原创 文/鲁资资 中泰证券资管 3天前
一赚二平七亏,不少人把股票投资的亏损原因归为A股的牛短熊长。
乍听之下,这个归因很是在理。不过在读旧闻的过程中我们却意外地发现,在牛市中把钱亏了的人,并非小众。换句话说,牛市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外在因素,其对投资者最终赚钱与否的作用,可能被高估。
2007年过半股民没赚到钱
刊发媒体:广州日报
发布时间:2008年1月5日
记者:杨欣
中国证券报的统计数字显示:2007年有48.65%的投资者在股市获利;有高达51.35%的被调查者没有获利。没有获利者中,有18.61%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年度亏损在20%到50%之间,有16.61%的人亏损在10%左右,更有2.44%的被调查者表示其亏损超过50%。
牛市为何有七成股民亏损
刊发媒体:央视
发布时间:2007年11月24日
记者:经济半小时节目组
《经济半小时》栏目在新浪网上发布了股民盈亏情况的问卷调查,从昨天晚上9:00发布问券到截止到发稿为止,一共有28818人参与了调查。本轮牛市从2006年11月开始计算,亏了的人高达69.73%,而赚钱的人只有21.45%。
点评:
单家媒体发起的调查未必真实地反应投资者的盈亏全景,但源自两家权威媒体的调查,却以相互印证的形式指向同一个结论:即便是2007年,在A股中赚钱的投资者没那么多。
与这一亏损报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股指的翻倍涨幅。2007年 12月28日的上证指数收于5261.56点,彼时虽距离6124.04点的高点已经有所回调,但若以年初的2700点作为起点,全年涨幅仍然高达96.66%。
指数的高歌猛进和日进斗金的暴富梦想,让新开户投资者以爆发式的增速涌入市场,并用短期的上涨去预测推演长期上涨。然而,大牛市的真相不仅有股指的上涨,更有在投机氛围下被急剧放大的波动。无论是2007年1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提到“泡沫正在形成”,还是2月27日全球“小股灾”、5·30加征印花税甚至下半年管理层直接干预基金运作,均在当时的市场触发指数的大起大落。因市场短期巨大涨幅和赚钱效应的影响下入市的投资者,被迫因此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。
中国当前科技股涨势已超过了2000年互联网大泡沫时期
刊发媒体:界面
刊发时间:2015年4月8日
编辑:马越
根据彭博社的统计数据,科技股在中国6.9万亿美元的股市大盘中领涨,平均市盈率达到了220倍,为同一领域全球最高。相比之下,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2000年3月见顶时,美国科技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56倍。如同美国20年前的互联网崛起一样,如今中国科技股高涨也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刺激: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,以减少对重工业和房地产的过度依赖;央行利率下调;新股发行大繁荣;投资者携带巨额资金入市。
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相比2000年时的美国,规模较小的中国科技行业股票泡沫破裂,还不太可能导致大范围的股市暴跌,而且中国科技行业如今所处的环境可能比2000年时的美国要好。
点评:
大多数人会意识到泡沫的存在,但鲜有人为对应对泡沫做好足够的准备。非但如此,处于贪婪、惯性等原因,置身其中的群体还仍然会想出各种理由,维持甚至推动泡沫的继续发酵。
一如以上旧闻中的报道,尽管2015年4月已经敏感地从数据统计中发现了彼时的中国科技股市盈率之异常(绝大多数的参与者甚至并无这一敏感度),却仍然不忘在报道中备注“中国科技行业如今所处的环境可能比2000年时的美国要好”。
参考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教授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,人在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时最经常犯的一种错误就是代表性偏差(Representativeness Bias) :往往会过分倚重近期的,明显的和直观的亲身体验,而忽视决策背后的长期的、客观的概率统计和历史经验。
而这,也许正是守住牛市盈利的难点所在。
外部环境固然重要,但光有牛市显然不能撑起一个财富增值的期待。对以上旧闻的梳理,并非要对当前市场的趋势做任何的暗示或者判断;而是希望借此重提风险管理常态化于投资的重要性。
所谓风险管理常态化,就是不要奢望在牛熊拐点之处可以自然完成从进攻到防御的转化,而要把“风险管理”纳入投资的起点,比如,可以从操作门槛不那么高的少凑热闹做起。
最后,送上一个少凑热闹投资彩蛋:2月25日,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和研究部总经理姜诚做客新浪财经基金直播间,为您开讲他少凑热闹、寻找高端制造板块“落难公主”的投资之路,欢迎届时扫码关注。
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。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,不得视为要约,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、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,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。
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
中泰资管APP
官网:www.ztzqzg.com
扫描二维码开启新旅程
阅读 3020
写下你的留言
精选留言
Ξ
你的广告过渡得好自然呀,能不能送点书啥的哇
作者
好的,这个意见非常好~
COPYRIGHT©1997-2017 ALL RIHG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物链芯工程技术研究院(北京)股份有限公司【可信官网】
Email :328807352@qq.com 联系电话:13366570151 京ICP备19012045号-1
中文域名:物链芯.中国 物链芯工程.中国 物链芯2030.中国 TC2017.org.cn 分布式存储.中国 分布式存储全球组织.中国
分布式存储学院.中国 分布式存储大学.中国 央链.中国